联盟信息
集团医院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联盟信息 行业动态

医疗大数据专委会诞生 探索数据利用合作与选型之道

作者:   来源:金威医疗   更新日期:2017-03-27

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专业委员会诞生,将为健康大数据在应用、科研之河中,提供更多可以摸到的“石头”。

数据正在驱动医疗行业变革。特别是最近一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鼓励下,健康医疗大数据持续升温,医疗行业寄予很高期望。面对医疗大数据,可以说,“摸着石头过河”是每家医院必经的阶段,然而后来者可以借鉴一些先行者的经验,让前进少一些歧路。这也是3月18日,在京诞生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专业委员会的主旨之一。



“医疗大数据的战略研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没有全面高质量的数据,就不能产生有效、科学的决策。希望专委会能为推动医疗和临床大数据的应用、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会长姬军生致开幕词时如是表达。

据姬军生介绍说,早在4年前,就着手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时刻走在引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前沿。1年前,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成立了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目前,其下已经成立了智慧医疗、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等多个专业委员会。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和临床科研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有着强大的阵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主任衡反修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常务副处长朱卫国、云南省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曹战强任副主任委员,北京同仁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魏勤担任秘书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部副主任庞娟担任副秘书长。

为增进行业经验交流,同期还举行了“医疗大数据应用与实践研讨会”,专门邀请了来自全国的医疗大数据专家,共同探讨医疗大数据关键技术和前沿趋势,大数据应用于临床决策、科研、管理,以及如何与大数据公司合作等热点议题。


其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衡反修为与会者提供了普遍困扰医院信息部门的“大数据利用合作和选型之道”这一难题的建议。他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信息化建设17年的经验,奉上了满满的“干货”,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他介绍说,早在2000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17年来经历了信息化的起步、快速发展、信息集成和控制、数据集成和利用几个阶段。目前,该院已实现了以数据为基础的质控、感控和管控,通过数据的挖掘,为医教研服务,最终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医院以辅助决策为核心,打造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管理、科研、临床、教学、信息等方面对大数据的需求凸显。”衡反修如是说。但同样他也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他分析说,目前数据积累现状具有数据量大、历史久、分布散等特点,导致存在一些数据问题:如,标准化问题,建设在不同时期,不同厂商无统一设计、无数据标准;异构数据库;技术文档的缺失。同时,还存在数据快餐现象,存在一次性消费,事后利用考虑不足等问题。



医疗和临床大数据应用的过程,很多问题的出现也是缘于多样化的厂商,不少医疗机构存在如何选择厂商的困惑。衡反修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考给医疗机构提供了一些建议。关于厂商和技术的选择,他认为,要考虑医学本身的深度和厂商的专业性,无论是技术强,还是方案好,最终要能解决问题。衡反修强调,可适度探索免费模式,以降低初期的投入风险,但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应像收费项目一样做目标管理,后期收费时要有目标,最好实现共赢。

关于协议和项目管理,他认为所有的承诺均应落在协议中;以医院为主,建设需要的内容,应把安全和业务控制在信息部门手中;在落实过程中,应保持和厂商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同时,医院应让不同厂商形成竞争,从而渔翁得利。

关于产品之间的功能重叠,他认为,医院应充分了解厂商技术优势,不要指望一个项目解决多种问题,各个项目建设内容可以重叠,交给使用人员比较选择,最后形成多产品互补的局面。

要想与医院合作,衡反修强调厂商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在专业性问题上,要想解决医疗问题要有专业的医疗知识积累,同时认真听取甲方所有的需求,提出针对性坚决思路。第二,在数据技术和安全上,应考虑到如何让甲方放心,应有可落地的数据和技术安全方案,但数据安全程度有信息部门决定并掌握。第三,把握院级项目切入点,认清医院信息化项目的归口点是信息部门,应与信息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

衡反修认为,厂商放低姿态很重要,不建议自上而下——一来就要见领导,而是要了解需求,看能不能解决问题。产品可以先给信息部门把关,再在业务部门沟通试用,继而上升到管理层,在沟通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功能需求和数据需求,最后才是呈现到决策层。一旦决策层用了,反过来促进数据的完善和系统的发展。

(本文来源:中国医院院长)